京滬商業地產市場成交活躍
來源:明園集團
與國外涵蓋住宅、商業、工業、旅游各個業態的“商用物業”概念相比,我國商業地產的范疇相對狹窄,主要指以寫字樓和零售商鋪為主的商用物業。2012年隨著住宅市場回暖,多地商業地產市場也開始從低谷中升溫。
根據搜房網的統計,2012年前10月,北京商業地產累計成交總量約為205.51萬平方米,呈現平穩增長的趨勢。商業地產平均成交價格維持在25000元/平方米以內。業界預計,按照這一成交勢頭,2012年北京商業地產總成交面積將可能在250萬平方米左右,將比2011年大幅增長。
相比之下,上海的商業地產成交呈現出年末翹尾的勢頭。樂居克而瑞數據顯示,自去年9月起,上海商業項目成交面積逐月增加,最大增幅達41%。四季度共計成交586247平方米,環比漲幅超40%。受此影響,去年全年上海商業類產品成交均價為18866.4元/平方米,環比上漲約13%,并已連續7年保持上漲。
業內人士指出,以北京、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商業地產需求仍然旺盛,市場空間巨大。去年以來曠日持久的復星SOHO中國上海外灘“地王”之爭,成為業界一致看好商業地產的佐證。
2012年,一些重點二三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市場同樣向好。據了解,隨著軌道交通等的建設,去年杭州商業地產成交量呈逐季上升態勢。此外,武漢商業地產市場也延續了此前兩年的火爆,去年前11月寫字樓與商鋪成交量雙雙走高,全年成交量同比明顯提升。
業內人士表示,無論從長周期還是短周期來看,商業地產市場仍處于上升階段。其中,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淡化后,我國經濟增速企穩,成為帶動商業地產回暖的主要動力。
在這背后,資金的布局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。仲量聯行的分析認為,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,不少外資撤出商業地產市場,以保險、信托、房地產資金為主的境內資本強勢崛起,大量持有國內商業物業。2012年以來,隨著歐美經濟形勢企穩,部分外資開始大舉回潮,但在當前的國內商業地產市場,內資的活躍程度仍然高于外資。
信息來源:中國證劵報